當我們熟悉了把交易策略給程式化,把交易策略做歷史資料回測後,幾乎所有的人都會 Care 以下這張圖:權益績效圖(這是以平倉計)。有些人開始夢想著平均一年賺多少錢,大概準備多少資金去程受中間的績效折返以撐過去;有些人會更聰明的想要照著這條績效曲線,在績效拉回的時候增加資金水位或是拉高交易槓桿,這就是一種 Equity Trading ,因為這樣的圖形明顯看來就是個多頭走勢。
反正,你就是想要把帳戶的權益搞成像下面這張圖這樣,對吧?
當我們會想要在 Equity 回落時提高交易槓桿、創新高時降低槓桿,通常是奠基於我們的交易策略具有均值回歸的特性。而這所謂的均值回歸的特性,通常在這種狀況下產生的 ─ 市場行情總是由盤整與趨勢交互循環所造成的。順勢交易的策略,盤整時期策略會賠錢、趨勢時期會賺錢應該不難理解。因此順勢交易的策略就在盤整與趨勢交替中,績效下降與上升,績效曲線會有乖離過大就拉回的均值回歸現象。
問題是,當我們認定手上的策略是順勢交易類型,卻無法確知盤整時期會持續多久,而趨勢的延續會有多久也無法掌握,那麼績效回檔回多深要如何可知?績效攀升豈又知道盡頭在哪?
現在做個假設,當盤整了一段期間,策略的 Equity 往下來到類似線性回歸通道下緣,我們提高交易槓桿,接著行情繼續盤整,從原本策略的 Equity 可能看不出多損失增加多少,但是因為我們提高了交易槓桿,此時實際損失可就不是線性反應了。接著,行情繼續盤整... 別說不會,以前有 2005 年,近些的,在 2012 年都有幾乎全年橫盤的爛行情。
一旦我們認定了 Equity 具有均質回歸的特性,這就像是把手上的策略當做"價值"投資了,績效往下掉都是更好買點、更好的加碼點、更有利的放大交易槓桿點。也許,時間拉長一點,這個策略以後真的再創績效新高了,所有的"攤平"都變成是對的了。
請想一想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你有多少資金可以讓你這麼幹?你有多少歲月可以讓你這樣等待?如果那要命的長時間盤整行情真的出現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