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Smart Pricing 一書中揭示了想要從消費者手中盡可能賣得高價本來就是企業一直想做的事情,這叫做歧視性定價。
我自己幾乎常年常態性的在 PChome 上購物,如下的例子漸漸的我發現不只是偶而存在,更是常態性的存在了:搜尋某個耳機,你會得到如下的畫面。
一開始,我感到很奇怪,這是 PChome 在貨品上架時的疏誤嗎?同一個貨品,相同的販售條件(送貨速度也是有價的),竟然有兩種價格,為什麼?而且對於消費者來說,這應該是一個很容易發現且不大可能做出不同的選擇,如果我就是要在這裡買這個耳機,我有什麼理由去點 990元的,而不是 945元的?
實際上,點入這兩個連結後,我發現了索引上的差異。原來這是 PCHome 故意這麼做的,這就是一種歧視性定價,而且這個方式幾乎已經是普遍的 PCHome 這個網站上應用了───品牌偏好是有價的!
如果你是因為搜尋耳機某功能類別而一個一個翻閱的人,你會比較容易找到這邊:
如果你是找耳機就直接去找飛利浦這個品牌的,你會容易找到這邊:
這個定價方式的運用表示了,如果你是在搜尋商品時習慣直接找某些品牌的話,你就是店家眼中高度品牌忠誠度的消費者,而你就通常願意為了這個牌子多掏一些錢。
所以,當我已經決定了要購買某商品的時候,我幾乎都會把這個商品的型號,再 Google 一次,現在已經有比價網站提供一些資訊讓我做 C/P 值更好一些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