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4日 星期五
逝者已矣
程式交易的路上總是會有幾個策略是自己特別鍾愛的,當初決定除役的理由有些記得,有些已經忘記。
這篇沒有什麼東西想談,只是自己對於過去兩個特別喜歡的分線波段策略除役後到現在的回顧。
******* 增修分隔線 ********
這兩支程式都是會留倉所謂波段型的設計,後來也曾經放在 TradeStation 上去做更多歷史資料的回測。以當時我接觸到的知識來說,如果更早的去做多年的歷史回測,我應該會連投入資金下去操作的開始都沒有...然而實際上這兩支程式從投入運作到我將之除役的斷點來看,一支是獲利的,一支是虧損的,在市場上大家都是以結果論的,但是結果論通常無益於自我的學習。
我會在這時候回去看看除役斷點後的表現有很大的原因是我寫了這篇「亂談當沖交易的回測」。在回測上,好多年前的績效表現這兩支程式其實都不好,但是真的使用後其實還有過一段不錯的表現,再看除役斷點之後也不算太差... 這表示什麼?又或者這其實是我個人微小經驗的『巧合』?
回想最早我開始做程式交易的時候,我根本就沒學過什麼統計上的東西。回測要多久?勝率要怎樣?訊號樣本數要多少? Equity Curve要怎麼觀察?參數得呈現怎樣的狀態?Bula bula 的~其實我什麼都不知道耶!我只是要找一個工具可以讓我按照我定下的規則去交易,從九網期股王到奇狐再到HTS總算是真的可以做到自動下單到達了我要的模式,交易的策略其實都奠基在過去幾年的股票經驗。後來,台灣的散戶對程式交易似乎越來越能夠接受(雖然還是非常得少),於是國外的論述就漸漸的藉由網友或是其他專業人士引進台灣了,而那些理論知識對於國外來說早是陳年論調,我不是說東西舊就不好,真理應該還是亙古彌新的。
只是,交易這件事的動作都在市場,市場到底會不會變化?人心對於發生在眼前事物的情緒以及採取動作就大數法則來說應該會是百年不變,但是市場價格變化的模式會是常年不變的嗎?交易的本質還是投機居多,投資甚少。我們要的是買與賣之間的價格差距,買賣間的時間差距通常不會長到有像是投資的可能,因此價格走勢的變化模式就足以決定我們帳戶的膨脹或是萎縮了。
一樣的一個月上漲一千點,但其中的價格變化排列的不同,對於交易的績效可是會有天壤之別。這篇本來應該只是我自己的回顧記錄,卻被我修改成像是另一種省思了。回測的數據,How long?The more the better?
熱門文章
-
去年開發「 把策略訊號轉換成選擇權去執行 」的時候,一直有個實務上的困擾:標的物價格。 我要把訊號轉成選擇權的時候,事前不能精準的知道要交易哪一個履約價、Put 或 Call,需要在訊號或市況變化的當下才決定交易標的。但在 MultiCharts 的運作架構上,需要開啟欲取...
-
在 MultiCharts 裡,本來我以為 EntryPrice(0) 就代表了最後一個進場的成本價,經過測試後,確定了 EntryPrice( 0 ) 不是最後一次進場價,而是最後進場方向的第一筆價格(可查閱"程式交易語法大全 page 255")。什麼意思...
-
殷鑑不遠。這是 2019/07/03 的台指期貨,在大約 10來秒的時間之中,台指閃崩了近 500點,並且快速回復。這樣類似的事件,在台指不是空前,也不會絕後,即使台灣期貨交易所有所謂的動態穩定機制在運作,這一天,據我所聽聞到也有不少友人在這很短的時間內... 中槍了。這裡,我們...
-
看到朋友分享的一篇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eric.hsu.73/posts/9305791976115818 ),截圖如下: 簡單總結一下: 決策是否投入賭局,要在賭局對自己呈現正期望值,並且如果賭輸的損失發生時自己仍能多次承受的前提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