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3日 星期四
亂談當沖交易的回測
首先我還是要強調一下,以下的觀點與看法沒有什麼學理上的論點或是證據支持,只是我個人的經驗。當沖(日內)交易我實際付諸資金投入操作的時間很短,始自去年 12 月,相關交易記錄可以參閱:http://syctseng.myweb.hinet.net/Running.htm。
當初設計這個策略的時候使用過非HTS軟體做較長時間區間樣本的回測。坦白說,在 2008 年以前的表現真的是不好,我自己認為那只不過是...撐著而已,想賺錢?不敢抱什麼希望...但是在2008年的中段之後是明顯不同於更之前的 Equity Curve。
當時我考慮了好一段日子,過去所接觸到的觀念是「一個好的交易策略應該要能盡量適應不同的盤勢,通常這用足夠長的歷史數據來替代」,換言之,大家幾乎都是把 2001 年開始到現在的歷史數據都拿來作為回測去評估交易系統的優劣的。在這樣的指導原則下,我想我目前使用中的當沖交易程式應該是在實際上現前就要被打槍的。不過,我還是讓它上線試試看了。但是因為這個「以足夠長的歷史數據做測試」的指導原則還是徘徊在我的心頭,所以,我雖然準備打算下 4 口小台的資金,但是我從 1 口開始下起,如果真的能賺點錢,慢慢再把口數加上去,當時我就這麼想也這麼做了。
當然這個(現在已經變成這群)交易策略實際運作的時間還是很短,不過半年而已,應該是不能用來直接支持我接下來的想法,但這是我的經驗。
就當沖這種通常伴隨著高交易頻率(次數)也就是回測的歷史時間不必很長就會產生數量龐大的樣本(相對波段持有的策略來說),回測的時間到底有沒有需要納入好多年的歷史數據?台指期的交易環境近一年與前年,與更遠的日子相比有多少差異?這會不會影響現在,甚或是未來的走勢表現?別的不說,每天的成交口數就實在差很大(與期交稅有關?還是手續費?或是人工/電子交易的比例?),這就留給大家自己去觀察。
我的看法是,當沖交易也許並不需要很多年的歷史數據去做回測,甚至拉多年前的歷史數據來做回測很可能會導致我們把未來可用的規則捨棄,而堅持抱著可以已經不再適用的規則了。
另外,對我來說,當沖不一定要是高頻率的交易模式,相對於波段持有來說,當沖只是加上一個當日必定平倉的動作,而這個動作提供了每天都是新的開始的機會,也就是說,我們更可以容忍不交易這件事情,更可以堅持守株待兔的模式。
熱門文章
-
在 MultiCharts 或是 TradeStation 中都有 Set開頭的一些指令可以運用,比如 停損─SetStopLoss、停利─SetProfitTarget,這些都是所謂的 ThisBar 模式運作的特殊指令,它們讓你在條件成立的當根K棒就可以做出對應動作,而不是一...
-
在 MultiCharts 裡,本來我以為 EntryPrice(0) 就代表了最後一個進場的成本價,經過測試後,確定了 EntryPrice( 0 ) 不是最後一次進場價,而是最後進場方向的第一筆價格(可查閱"程式交易語法大全 page 255")。什麼意思...
-
去年開發「 把策略訊號轉換成選擇權去執行 」的時候,一直有個實務上的困擾:標的物價格。 我要把訊號轉成選擇權的時候,事前不能精準的知道要交易哪一個履約價、Put 或 Call,需要在訊號或市況變化的當下才決定交易標的。但在 MultiCharts 的運作架構上,需要開啟欲取...
-
殷鑑不遠。這是 2019/07/03 的台指期貨,在大約 10來秒的時間之中,台指閃崩了近 500點,並且快速回復。這樣類似的事件,在台指不是空前,也不會絕後,即使台灣期貨交易所有所謂的動態穩定機制在運作,這一天,據我所聽聞到也有不少友人在這很短的時間內... 中槍了。這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