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4日 星期一

期貨操作不靠內線-為什麼以期貨為標的(部分內容)


讓我先節錄我在「投資路上酸甜苦辣」內的一段內容作為這一章的開始。

『我已經沒有在操作股票了,目前只有操作台指期貨而已,並且已經轉化成用程式在做交易,這是有緣由的。至於那部分的操作概念及一些有意發展這東西需注意的細節放在後文再述。一方面對於個股我個人感到一千多檔股票中選股有如翰海取魚,每一檔個有其特性(股性),我無精力各個掌握,且熟悉其性需耗費相當心力,不如專注一檔身上,台指期流動性也夠,多空皆宜,且我有時間做盯盤工作,還算適合我,而觸發我完全轉向期貨操作放棄個股主要來自94年5月那段時間,我在接近底時判斷台股有一波漲勢,我陸續買進股票,滿載操作甚至融資,但到了6月底時指數漲了4-5百點,在股票上的操作竟然獲利些微(非常失敗),反而在選擇權上因為對大盤的上漲判斷,買進價外買權用小小錢取的的獲利竟比股票獲利高,使我感到付出與收穫不成比例,故而轉向期貨操作。』

在台股市場中目前已經有了一千多檔的股票在檯面上交易,很多人說,期貨的槓桿很大,風險很高,隨便跌個4-5百點就使人斷頭了,買股票就安全多了,只要不是用融資,就算崩盤了,只要我不賣,就不虧損,就算股價沒有漲上來,我還是可以每年配股配息的長期投資。然而真實的情況是如此嗎?在前面的「投資與投機」中我已經給了讀者相當清楚的投資與投機的分別,當買進了股票,卻因為股價漲不回買進成本而每年參與除權息的當作「長期投資」,這是不是一種很可笑的鴕鳥心態?明明進場的時候就是投機的想賺取價差,賺不到價差,就安慰自己可以投資,難道買進的公司真的每年都有配股配息嗎?難道沒有聽過一種名詞叫做下市嗎?風險真的就比較低了嗎?

如果我們真實而誠實的面對自己,承認來這台股市場買賣操作,就是為了賺取價差,不是真的本來就打算抱著長期投資的心態的話,先想想,這一千多檔上市上櫃的公司中,我們有多少能力可以挑到「會漲」的股票,我說的是會漲的股票,而不是好股票,也就是說買進的股票對應的公司是不是好公司我們不管,我們要挑的是會漲的股票,這樣才是投機的正確心態,因為既然是來投機,就要有投機的正確心態,何況一家公司所謂的好與壞,試問有多少人真的清楚了解買進的公司好在什麼地方?過去好?現在是否還是好?未來多久時間內也還能好?

在股票市場有一個真理:股票漲跌與公司的好壞不必然有絕對關係。但是股票要上漲絕對要有人去「炒作」。因為股票價格的變動,本來就是買與賣的雙方議價所產生的結果,只是這議價的過程簡化成,我們下一個指令多少的價格我願意買進多少量與多少的價格我願意賣出多少量,不像日常買東西時,也許跟老闆殺價時,會需要察言觀色,故做姿態,想買裝不買,要買還嫌貨爛,一來一往的喊價殺價。在電腦畫面上或是號子的報價牆上,只見得到有多少的價格掛了多少張數等著要買或是要賣,而看不見要買或是要賣的人的眼神、表情,也不知道掛買掛賣的人有多少人,又是誰?

因此一般來說促使你我願意去掛個單子要買進或是要把手上的持股賣出,會是什麼原因?昨天晚上的一場夢嗎?不多;老婆要買個LV包包,需要調點現金?有可能,但機會不大;老公想要買部車,要弄一筆頭期款?也會,不過不常發生吧;小孩上學要繳學費、補習費、奢侈點的還要換手機?希望不會是這種原因^^。通常來說都是一個因素:消息!不管這消息從哪邊來。從工商時報頭版、經濟日報的公司動態、蘋果日報的財經報導、甚至連商業周刊都會插一腳來報導股市大好,這些都是消息;好朋友弄到一條內線,告訴我這股票會漲,因為是內線,所以不知道理由,會漲就對了;辛勤做功課的到股市觀測站去閱讀財報,看到面板大廠友達、奇美電營收連續上升3個月了;看到某公司的股價K線圖拉出長紅創新高了。這些都是「消息」。消息本身只是一個訊息,很多時候他不見得是真或是假,通常事後也是無從判斷起,但是消息本身卻會被「關心的人」在自己的大腦裡去解讀,至於解讀過後產生是買或是賣的決定則不一定。
不諱言的,真的絕大多數的股民做決定都是用財經媒體、報章雜誌所報導的消息去做買與賣的決定。而多數人對於在接收到消息後會採取的行動,其實也不難預測其決定。因此想想看,股價要能夠一大波段的上漲,是不是會需要有足夠的消息來讓多數的股民採取買進這樣的決定?然後再想想你我會在什麼時候接到這樣讓人採取買進決定的消息?

任何的投機本來就是個零合遊戲,股價要上漲本來就必須要有夠力的人士,先收集足夠的籌碼,然後搭配著公司的利多消息的陸續釋出,直到後來的利多滿天飛,什麼夢都能實現的瘋狂幻境。
要賺股票的價差,首先就要先決定標的物,也就是說要操作的股票是哪一檔。這容易嗎?在一千多檔公司名稱中挑選會漲的股票容易嗎?台灣市場(我想其他市場也是)其實存在著很多不良居心的公司經營人,他們公開發行股票籌資,其實很多時候不是為了需要取得相對低資金成本的資金來協助公司的營運,而是為了印股票換鈔票,過去很多已經發生的案例都可以見到做假帳還真不少,營造公司大成長的夢幻,釋放利多消息,吸引投資人買進公司的股票,最後呢?
這類的情況過去發生,未來還是會繼續發生。

會漲的股票需要多方人馬的配合,要有大股東掌握公司營運資訊,要有金主與主力吸收籌碼拉抬股價,要穿針引線的讓一些法人來加持,也讓投顧老師進來鎖些籌碼,後來才是利多消息大放送的吸引大家做出買進的行動,好讓這一群參與計劃的人「實現獲利」。我們真的能適當的時候買進,在適當的時候跟著實現獲利嗎?又或是不小心中了印股票換鈔票的陷阱?甚至買進的股票就爆出地雷了。



今天看到博客來的財經新書排行榜中,這本書擠入了第5,感謝大家的支持。
對這樣的書有興趣的朋友,如果不耐網路書店寄書速度,也可到實體書店選購,謝謝大家!


書中其他章節的內容因為還有大量的圖形,網路上張貼要留個段落可以看非常不易,請踴躍選購。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