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2日 星期一

沙漠上蓋高樓的 Tick base Bar


這些年來,我的程式交易幾乎一直都是波段(留倉)的,這對現下多數散戶來說似乎是個難以承受的風險?在新書「期貨程式交易SOP」裡,我也對波段/當沖的交易類型從一些非屬技術層面去做了些剖析。然而,其實我自己有的時候還是會想試試看研發當沖交易策略的。

國內似乎從事當沖交易的人多以5分鐘線、3分鐘線甚至1分鐘線為大宗。在我的觀念裡,當沖交易不是在操作大趨勢,著重的是某些日內快速波動發生前或是發生的起始就要快速進場,在波動結束時迅速離場,那是個以快打快的世界,所以當沖才會從過去的5分鐘線慢慢越來越多人改用到1分鐘線了。我把程式交易作為一種信仰,且全自動下單根本不用擔心交易頻率高可能對人工交易者造成的無法跟上或是健康上的傷害,於是在研發當沖交易策略的時候,我想到了-Tick,期貨的最小變動單位。



在 MultiCharts 上以 Ticks 為基礎去繪製的K棒有 tick bar、volume bar、change bar 等等都是以 tick 為基礎所堆積起來的K棒,從想像中,這樣的K棒大大迥異於我們習慣的 Time bar(以時間劃分的K棒,如日線、分線),這樣的 Tick base Bar 是帶有"速度"成份的,這部份留待您去想像與體會。而這個特性也是一直很吸引我,總覺得在這個區塊應該會是...有搞頭的!只不過...

程式交易裡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從過去的歷史去驗證我們的想法在未來有沒有獲利的可能性,而所謂的過去歷史其實就是行情歷史資料,包含了價與量。有沒有想過你我手上所取得的歷史資料是怎麼來的?跟每天盤中即時發生的真實價量跳動有多少的擬真度?是的,"擬"真!我想,幾乎我們都不可能取得前人每天盤中接收行情報價所留下的歷史資料,但是可以取得期交所盤後公佈的當日所有交易 Tick 資料(rpt檔)。因此,RPT檔也就被我用來作為交易策略回測的歷史資料基礎,在這個地基上去建築我的高樓─預期未來的策略正期望值的發生。

以下三張圖的雖然僅以今天尾盤區段為例,但這其實是每天都在發生的事實,直接把我努力測試腦袋中想法的辛苦過程,拋入垃圾桶,讓我放棄進入 Tick base 的世界。

Ticks Bar:
1

Volume Bar:
0

Changes Bar:
2

相信從以上三張圖的上下圖表比較,再遲鈍的人應該都能用肉眼發現,盤中接收報價進來的資料與盤後期交所RPT的資料是-不一樣的!在這個情況下,我賴以回測的基礎資料豈不是在未來盤中非常可能無法以我預期交易計畫去發生了嗎?這無異於在沒有岩盤的沙漠上企圖去建造高樓!

結論:如果你因為盤中觀察這類以 Tick 為基礎去堆出帶有速度性質的K棒,而發現看起來似乎有搞頭的交易模式,不需要去做回測了,因為那是沒有意義的,也許你要驗證是否你的想法真的有獲利的機會,只能直接寫好策略就讓它上線去 Try ,讓你的實際成交告訴你那有沒有機會?坦白說,對我來講這跟賭運氣沒有兩樣。我是不會這麼做的。

PS. 這一事實的存在會不會讓你想到為什麼 Time bar 就沒這問題?既然盤中接收的資料會跟盤後有差異的話!答案是K棒對資料的絕對正確性要求不同。也許很短的分線比如1分鐘線就不見得那麼可靠,不過,肯定要比 Ticks base 好很多。

延伸閱讀:http://www.yctseng.net/2012/12/tick.html

熱門文章